医院新闻
【强基提质】以“小切口”获得“大效果”
近日,bat365在线平台官网心胸外科医疗团队通过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,为患者顺利切除前纵膈及肺叶两处肿物,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脏器组织及功能,以“小切口”获得“大效果”,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肯定。
75岁的夏大爷因为胸部外伤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胸部CT检查后,意外发现“前纵隔肿物、右肺下叶结节”。拿到检查报告,夏大爷的女儿十分担心父亲的病情。怀着焦虑的心情,夏女士带着父亲来到延庆区医院心胸外科就诊。
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曲日初在仔细分析患者病史,认真查阅患者胸部CT后,安慰患者及其儿女道“您不要过于担心,从您的胸部影像检查来看,前纵隔肿物,右肺下叶结节确实存在,但通过影像学检查考虑其良性的可能性较大。如果实在担心,也可以考虑手术切除。”
听了曲医生的话,夏女士紧张的情绪虽然有所缓解,但依然担忧的说:“我还是希望我父亲能够手术切除病灶,但我又怕手术的创伤太大,毕竟有两个肿物,是不是得做两次手术呢?”
“我很体谅您的心情,如果考虑手术切除,我们科现在已经开展胸腔镜纵隔及肺部微创手术,根据您父亲病情,考虑可以通过一次手术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。”曲医生言语中充满自信的说。
入院后,在完善各项检查,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后,心胸外科主任路立军带领医疗团队立即开展术前讨论,制定“先行CT引导下精准穿刺肺结节标记物植入,以便对肺部结节进行准确定位便于切除。再行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。最后于原切口行右肺下叶结节切除”这一合理治疗方案。
经过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及术前准备后,在影像科、麻醉科积极配合下,肺结节被第一时间精准定位。主刀医生曲日初凭借精湛的医术,仅仅通过胸部一个长约4厘米的切口就将两处病灶顺利切除。目前,患者已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。
“以患者为中心,以技术为支撑”一直以来都是心胸外科工作核心。在科室团队的不懈努力下,心胸外科已顺利开展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活检及定位、胸腔镜肺肿瘤切除、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术、肺肿瘤射频或冷冻消融治疗等胸外科微创手术,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攀升。此次单孔胸腔镜下同时切除肺部结节及纵隔肿物手术的成功,再次彰显了区医院在胸外科疾病诊疗领域的实力。未来,心胸外科也将始终秉持专业、负责的态度,为延庆及周边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。
【知识链接】
1.什么是肺结节,肺结节如何治疗。
肺结节是指直径<3cm的肺部病灶,完全被肺实质包绕(即,不靠近肺门、纵隔或胸膜),亦无与之相关的肺不张或胸腔积液。通常在因其他原因进行CT或胸片检查时,或在肺癌筛查期间偶然发现。尽管恶性肿瘤往往放在首位考虑,但是许多原因都可能导致孤立性肺结节。根据年龄和危险因素的不同,最常见的病因包括:肉芽肿、肺炎、支气管囊肿。如果患者患恶性疾病的可能性极低,病变直径很小(<1cm),患者拒绝手术或不适宜进行手术的话,对其进行系列CT扫描随访观察是合理的。随访CT扫描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结节的大小和形态。当病变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最大或基本排除良性病变的情况下,如患者无肺功能差、存在合并症等禁忌证或拒绝手术,应行手术切除病灶。
2.什么是纵隔肿物,纵隔肿物如何治疗。
纵隔肿物包括纵隔肿瘤与囊肿。包括胸腺瘤、淋巴瘤、肠源性囊肿、胸内甲状腺等良恶性肿瘤。纵隔肿瘤与囊肿,症状的有无对判断其病变的良、恶性有一定意义。常规查体发现的纵隔肿瘤与囊肿,95%是良性的个;而有症状者,良、恶性各占一半。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,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适于化疗及放射治疗外,绝大多数应行外科治疗。
文/图 心胸外科 方园林
上一篇: 没有了!